如何效法耶穌教導的公平對待?
甚麼是公平對待呢?是否將手上所有蘋果平均分配比每一個人就叫做公平對待呢? 曾經有人用以下例子去解釋。有三個高度不一的小朋友,想觀看球賽,可惜他們面前有一個圍欄,阻礙視線。那麼,我們是否每個人送一個箱子,讓他們踏上去,便做公平地對待呢?對於個子較高的小朋友,眼前的圍欄根本影響不到他,箱子對他來說,是無需要;對於最矮的那個,加多一個箱子,他也不夠高去看球賽。因此,箱子對他而言,亦是沒有作用。所以所謂公平對待,並不是純粹將資源平均分配,而是按對方需要給予恰當的幫助。 最近我在【公教報】看到一篇由慈幼會梁偉才神父所寫的文章。當中亦提及到公平對待。文章指出,耶穌基督就最能做到公平對待了。他能按照每人的身份及情況給予適當的對待及尊重。耶穌從不拒絕病人,無論是瞎子、聾子、啞巴、癱子、以至被視為大罪人的癩病人,他都願意一一接待他們,有時與他們交談,有時用手接觸他們的患處,既治好他們的病痛,更治愈他們心靈的創傷,也給他們重拾社會的地位,使他們返回社會過正常的生活。 耶穌也會關心饑餓的人,與自己的宗徒一起去為他們安排食物,讓各人不至因饑餓而暈倒在荒野裡(參若六1—13)。耶穌不怕其他人的譏諷,主動要求到被大眾視為罪人的稅吏匝凱的家中投宿。結果,匝凱良心發現,承諾會糾正以往的貪錢行為,更願意為窮人捐出他財產的一半(參路十九1—10)。 由此可見,耶穌基督是全方位以不同的方式去對待每一個人,而且是按照他們的需要,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及權利去接待他們。 各位同學,我們可以效法耶穌的做法,公平地對待周邊每一個人,了解每一個人的需要。久而久之,我們便能夠實踐正義,建設一個公義的社會了。 社會上運用體力勞動工人,例如清潔工人、建築工人,在今天的香港社會,尚未獲得尊重。他們的權利經常被剝削,又得不到勞工法例的合理保障。因此我們的社會仍未算公義。 Ms. Chan K. Y. 18 Febr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