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學校教育要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共通能力是指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良好的態度,以提升個人素質,達到全人教育的目的。
中國語文教育配合整體教育方向,為學生終身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打好基礎,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以
(1)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3)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習目標
1.基礎教育階段(初中)
(1) 培養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增進語文基礎知識及其他生活知識;培養自學語文和創新思考能力,在達到基本語文水平的基礎上追求卓越;
(2)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培養品德及對社群的責任感;
(3) 培養主動學習和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2.高中教育階段
(1) 提高讀寫聽說的能力及獨立思考、批判、創造的能力;
(2) 培養審美情趣和能力;建立品德,了解個人能力、性向,以籌畫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加強對家庭、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感;
(3) 養成好學精神;積極的態度及正面價值觀;拓寬國際視野。
課程取向
本課程以能力為主導,旨在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增進他們的語文知識及其他生活常識,並使他們更全面地學習文學、文化,培養品德情意,提升他們的個人質素。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可概括為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而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的學習。
本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啟導者,須發揮專業自主的精神,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和興趣,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適當和題材多元化的學習材料,並提供全方位的語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益。 我們期望透過本課程,培育出善於溝通、有獨立思想、具批判精神、富創意、能解決問題、有審美情趣、有道德操守,體認中華文化、樂於終身學習的新一代。
教學總原則
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
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便要善於創設情境,有效地指導他們從熟悉的學習環境,遷移知識和技能。教師亦要根據需要,改變教學的方式,適當地鼓勵學生。
(2)以能力作主導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能力的培養為主導,使學生的讀寫聽說及思維能力得以全面發展。
(3)製訂整體教學規畫,擬訂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須因應實際情況,在不同學習階段擬訂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各年級的教學按部就班,前後銜接,並適當地重複學習重點,深化學習內容。
(4)重視教學的組織
教師須按學習目標把學習內容組織為完整連貫的系統,根據學習重點,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編選合適及多樣化的學習材料。
(5)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
教師應該營造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和生活化的情境;建立勇於發問,樂於參與、表達、創新、分享及共同探討的學習風氣。
(6)重視啟發引導
教師宜把握適當的時機,因勢利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避免過多採用灌輸的方式。教師宜盡量營造開放的學習氣氛,適當地設置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宜鼓勵學生發問,對敢於質疑問題的學生予以適當的讚許。
(7)拓寬語文學習環境
教師須善用學校及社會資源,把學習由課室延展至社會,以鞏固課堂學習,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
(8)善用多種媒體以輔助教學
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和需要,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種媒體,例如視聽教具、電腦軟件、互聯網絡等。
(9)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教師要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因應不同的學習需要,擬訂不同的學習重點,調節學習要求,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不同的學習材料,務求做到拔尖保底。
(10)連繫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
教師宜設計連繫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語文學習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減少學習領域或學科之間學習重點不必要的重複,更有效地運用學習時間。
(11)靈活安排語文學習時間
教師應按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整體考慮課堂內外學習時間的安排,作出靈活的處理。
(12)設計均衡而多樣化的作業
作業要具創意及挑戰性,讓學生獲得趣味及實際生活有密切連繫的學習經歷;作業類型要多樣化,全面照顧讀、寫、聽、說、思維等能力的培養;作業內容與要求要能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學習範疇目標及教學說明
中國語文學習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
這些學習範疇,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多面,彼此相互依存。中國語文的學習,應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範疇必須相連互通,而不可孤立割裂。
一、讀寫聽說
學習目標
閱讀
(1) 增強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閱讀能力;
(2) 掌握閱讀策略;
(3) 樂於閱讀,勤於閱讀,認真閱讀,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寫作
(1) 增強構思、表達、創作等寫作能力;
(2) 掌握寫作策略;
(3) 樂於寫作,勤於寫作,認真寫作。
聆聽
(1) 增強理解、評價等聆聽能力;
(2) 掌握聆聽策略;
(3) 樂於聆聽,認真聆聽,擴大聆聽面。
說話
(1) 增強構思、表達、應對等說話能力;
(2) 掌握說話技巧;
(3) 樂於表達,勇於表達,應對得體。
學習要點
1.語文基礎知識
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促進讀、寫、聽、說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2.能力
讀、寫、聽、說能力是本課程的學習重心,各種學習活動都應以提高讀、寫、聽、說能力為主要目的。
3.策略
在培養讀、寫、聽、說能力時,掌握讀、寫、聽、說的策略,因時制宜,適當運用,以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4.興趣、態度、習慣
興趣、態度和習慣是影響語文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習語文時,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體會學習和運用語文的樂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態度和習慣。
為方便教師教學,本課程提供語文基礎知識和讀寫聽說的建議學習重點(詳見另冊《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以供參考;教師宜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靈活調整。
教學原則
(1) 均衡培養讀、寫、聽、說能力
(2) 了解讀、寫、聽、說的過程
(3) 安排廣泛閱讀活動,積澱語感
(4) 適量背誦優秀的學習材料
(5) 創設情境,促使知識轉化為能力
(6) 教學結合生活
(7) 教學要雙向互動
(8) 引導學生自學
(9) 結合思維訓練
(10) 形式和內容並重
學習成果
- 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資訊的內容和表達手法,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
- 能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表達思想感情,與人溝通
- 積極投入語文學習,享受閱讀、愛好寫作、樂於與人溝通
- 能領會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具備審美情趣
- 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 認識中華文化,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以及欣賞和廣納多元文化
- 能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人協作,以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
中一至中六級課程
級別 | 單元 |
---|---|
中一級 | 閱讀與寫作、記敍的要素及方法 、敍事寫人 、敍事抒情 、生活與觀察 、景物描寫、說明的方法與順序、借事說理 、古典詩歌 |
中二級 | 記敍的方法和人稱、想像與聯想、人物描寫、景物描寫、說明的層次、論點與論據 、詠物抒情 、文言選讀 |
中三級 | 選材與剪裁、佈局與謀篇 、記敍的方法和策略、說明的語言 、小說與戲劇欣賞 、論證的方法 、議論的運用、通過記敍和描寫來抒情、詞曲欣賞 |
中四級 | 理清脈絡、描摹景物 、體會與抒情 、詩詞欣賞、思考辨析、條分縷析 |
中五級 | 摹寫人物、小說欣賞 、散文欣賞、戲劇欣賞、質疑與評價、選修單元(新聞與報道)、選修單元(文化專題) |
中六級 | 文化篇章 |
評估目標
本課程的評估目標是衡量學生:
- 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和習慣
- 文學、文化素養和品德情意
- 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意識
評估設計
級別 | 卷別 | 統一測驗時間 | 考試佔分(百分比) | 考試時間 | 總分 | 佔分(百分比) |
---|---|---|---|---|---|---|
中一 | 閱讀理解 (卷一) | 一小時 | —– | 一小時 | 200 | (70%) |
寫作 (卷二) | —– | —– | 一小時 | (60%) | ||
綜合能力 (卷三) | —– | —– | 一小時 | (40%) | ||
持續性評估 | —– | —– | —– | (30%) | ||
中二 | 閱讀理解 (卷一) | 一小時 | —– | 一小時 | 200 | (70%) |
寫作 (卷二) | —– | —– | 一小時 | (60%) | ||
綜合能力 (卷三) | —– | —– | 一小時 | (40%) | ||
持續性評估 | —– | —– | —– | (30%) | ||
中三 | 閱讀理解 (卷一) | 一小時 | —– | 一小時十五分鐘 | 200 | (70%) |
寫作 (卷二) | —– | —– | 一小時十五分鐘 | (60%) | ||
綜合能力 (卷三) | —– | —– | 一小時 | (40%) | ||
持續性評估 | —– | —– | —– | (30%) | ||
中四 | 閱讀理解 (卷一) | —– | —– | 一小時三十分鐘 | 200 | (80%) |
寫作 (卷二) | —– | —– | 兩小時十五分鐘 | (90%) | ||
持續性評估 | —– | —– | —– | (30%) | ||
中五 | 閱讀理解 (卷一) | —– | —– | 一小時三十分鐘 | 200 | (80%) |
寫作 (卷二) | —– | —– | 兩小時十五分鐘 | (90%) | ||
持續性評估 | —– | —– | —– | (30%) | ||
中六 | 閱讀理解 (卷一) | —– | —– | 一小時十五分鐘 | 200 | (80%) |
寫作 (卷二) | —– | —– | 兩小時十五分鐘 | (90%) | ||
校本評核 | —– | —– | —– | (30%) |
*備註:
一、中一至中三級之統一測驗,將佔上、下學期卷一百份之二十。
校內持續性評估
中一至中三級:
評核範疇 | 校本評核內容 |
---|---|
卷一:閱讀理解 | 所有課堂完成之課文測驗及閱讀理解練習 |
卷二:作文 | 所有課堂完成之作文 |
閱讀報告 | 按級本要求呈交 |
評核範疇 | 校本評核內容 |
---|---|
卷一:閱讀理解 | 所有課堂完成之課文測驗及閱讀理解練習 |
卷二:作文 | 所有課堂完成之作文 |
閱讀報告 | 按級本要求呈交 |
中六級:
校本評核內容 |
---|
閱讀匯報(口頭) |
閱讀報告(文字) |
公開試校本評核
2024年度呈交分數概覽
評核項目 | 呈分數量 | 佔分比重 |
---|---|---|
閱讀匯報 | 1. 一次文字匯報 2. 一次口頭匯報 | 15% |
*所有分數將於中六學年一併呈交
詳情請參閱以下網站:
http://www.hkeaa.edu.hk/tc/hkdse/assessment/assessment_framework/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非華語學生中文教學策略
理念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同樣是在香港承傳中華文化的一代,因此具備一定的中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非華語學生入讀本地學校,學習使用中文與別人溝通,除了能夠藉此融入校園和社會,更可以在未來擁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為協助非華語學生適應中文教學環境,以及創造共融校園,本校將針對非華語學生的發展,投放不同的教學資源,協助非華語學生提升中文學習成效,並且藉著課外支援,讓非華語學生更能融入校園生活。
Foreword
Studying in a local school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Chinese, ultimately helping them to immerse into the community and opening more doors of opportunities in the future in Hong Kong. Our School will support NCS students to integrate into life here at STC and to Hong Kong by helping them gain a maste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With inclusive education in mind, our school shall deploy resources to help the NCS student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of Chinese for both studying the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to help them cope with subjects taught in the Chinese medium.
目標
一. 提升非華語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校聘請導師在常規中文課堂以外提供支援,以幫助非華語學生跟上常規課程的進度,從而更能融入課堂。
二. 協助非華語學生融入課堂及校園
本校安排非華語學生與本地學生一同學習,讓他們多接觸及溝通,促進同學彼此的交流,藉此建立自信,更能主動以中文作為溝通語言。
Aims
1. Enhanc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skills of NCS students
We hire tutors to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to NCS students outside the regular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o help them further strengthen their founda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can empower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study the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and to use the language for learning of other subjects taught in the medium of Chinese.
2. Facilitating better integration into everyday school life
Our NCS students are to receive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our local students in the same classrooms. This allows both parties to have mor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 their everyday life, building up the confidence of the NCS students, particularly in using Chinese as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