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是一種美德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在網上看到的小故事,這故事是關於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 話說有一天,蘇東坡在鄉間遊玩,正當他在田野間悠閑地漫步時,迎面走來了一個挑著一擔重泥的農婦。看見農婦擋住了自己的去路,蘇東坡便傲慢地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乃是讀書人,你應當給我讓路。」聽罷,農婦大感不滿,於是她回應蘇東坡說:「你既是讀書人,那我出個上聯給你,若你能對出下聯,我便讓你。」蘇東坡根本不認為農婦是他的對手,他哈哈大笑幾聲道:「我可稱得上滿腹經綸,又怎會對不出你的上聯呢?來吧,快給我上聯﹗」於是,那農婦便放下那擔泥,說出了上聯「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聽罷大吃一驚,發覺自己低估了農婦的學識。上聯中「重泥」暗指仲尼,亦即是孔子,而「子路」正是孔子的學生,這句上聯正好諷刺蘇東坡啊——婦人自比孔子,暗諷蘇東坡是自己的學生——哪會有學生如此無禮的阻擋老師的去路呢?適時,田野兩旁正好有班在幹活的農夫,當他們看到蘇東坡一臉窘迫,便紛紛竊笑起來。蘇東坡看著這個畫面,突然靈機一觸,便回答道:「兩行伕子笑顏回。」「伕子」與「夫子」同音,顏回又是孔子的學生;東坡的意思大概是指農夫們這兩行「老師」正在取笑蘇東坡「我」這個學生。可見東坡雖說對上了對聯,但他卻對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於是,他連忙脫下鞋襪,下到田裡,把路讓給了農婦。 從這故事可見,蘇東坡在才氣之外,更具有廣闊的胸襟,他由最初的自恃高傲,到最後收斂起自己的優越感,謙卑下來,讓路給那位農婦,做到謙遜有禮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誠如大文豪蘇東坡也能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白謙卑自下的可貴,我們又怎能忽略「謙遜」這傳統美德呢? 瑪竇福音23章12節中寫道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在生活中,我們應時刻謹記謙遜的重要,懷著謙卑和虛心的態度,聆聽尊重他人,這樣自然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Ms Lam WY 3 October 2023